Chinese version only
這邊廂,中國香港代表隊在今屆奧運及國際游泳比賽連連報捷,繼在奧運奪得一金、兩銀、三銅,總共六面獎牌,創下自1952年首度參與奧運以來最彪炳戰績後,何詩蓓小姐更在去年12月的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中打破世界紀錄,獲得香港泳壇首個世界冠軍。那邊廂,香港的中學生在「國際初中科學奧林匹克」、「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及「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等多項國際比賽中同樣創出令人鼓舞的成績!當中香港隊在「第六屆國際大都會奧林匹克」中,除在團體賽贏得銀牌外,亦奪得四金兩銀一銅個人獎項,成績屬歷屆之冠。香港的青少年能在運動和學術上大放異彩,背後有著相類似的因素。
無論是傑出的運動員或學界精英也好,多是通過競賽被發掘的;然後經過長時間的「人才培育」,例如:系統化的訓練以提升他們的在特定領域的知識、技術和心理素質,讓潛能得以展現。女飛魚何詩蓓小姐曾提及在過去的五年,她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泳速提高零點二秒;她有著世界級的實力,輔以良好的心理素質,終於能夠成就卓越的成績。而在學員個人強項之上,輔以良好的心理素質正是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學苑)重視的「全人教育」方向。
近年學苑希望在更多領域,例如體育、藝術發掘人才,在原有的課程上,強化學員面對逆境及情緒管理的能力,推行全人發展,為本港培育更多人才。以年僅十三歲的徐子豐為例,他憑着在數學優秀的表現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成為了2021年「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比賽港隊最年輕的金牌得主。
究竟徐爸爸是怎樣培育出如此優秀的兒子?這源自爸爸在兒子小時候深刻的觀察,徐爸爸表示,子豐兩歲時,已愛把英文字母倒背,並能說出任何一個字母的次序,同時他對數字很敏感,對數學題目特別感興趣,吸收新知識的速度亦相當高。在升讀幼稚園高班時,已通曉就讀小三哥哥參加校外數學比賽的數學題目,令他和太太嘖嘖稱奇!
當徐爸爸發現子豐在數學方面的天分,便開始為兒子尋找適切的資源,為他物色課程和參加比賽機會,安排他參加大學為小學生而設的資優課程。最重要的一點是尊重子豐對奧數的興趣,從不輕看奧數,視之為核心課程(中英數)以外的課外活動,全力支持兒子做自己喜歡的事。
子豐在不足十歲,仍就讀小學三年級時,便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香港委員會評審組委會委員羅家豪博士推薦參加學苑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訓練和「國際數學奧林匹克」港隊的選拔賽,破格成為訓練課程中唯一的小學生。在準備參賽前,為了讓子豐有最佳的發揮,徐爸爸更在家模擬奧數比賽的真實場景,安排同樣時間同樣長度的題目,讓他跟自己作賽,掌握比賽的節奏和策略。子豐對雙親的培育心存感激,他特別欣賞爸爸常伴左右,與他一起探索新知,鼓勵他輕鬆作賽。他視比賽為娛樂活動,他說:「因為喜歡數學,所以從不覺辛苦!只要盡了力,輸了也不要緊,將來還有很多機會比賽哩!」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院長黃金耀博士
文章部分內容轉載自星島日報「資優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