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自閉症的學生自幼已顯露數學方面的天賦。小學時多次參加數學比賽均取得優異的成績,學校非常欣賞他的數學能力,他也為此感到自豪。但升中後情況卻有所改變,他跟老師、同學對很多事情都有不同看法,彼此關係變得緊張。他的數學才華似乎也未獲得學校重視。種種轉變令他對學習失去興趣和動力,上課情緒大受影響,甚至不時與同學、老師發生衝突。父母在無計可施下向專家求助。
這位男生的情況並不罕見,擁有過人天賦但同時有特殊學習需要的情況稱為「雙重特殊」(Twice exceptional)。除上述個案所提及的自閉症外,雙重特殊學生也可能會因為專注力不足或過度活躍、讀寫障礙等原因,在不同的學習階段出現適應或/及學習方面的困難,而不同個案所需要提供的支援和調適也會有不同。
一般而言,幫助雙重特殊學生宜從提高他們對自我的了解開始。專家通過面談發現男生的情緒管理能力較弱,也未懂從他人的角度看待各種事情,於是在輔導中加入強化社交技巧及建立同理心的元素,協助男生理解他人的看法,學習從別人的處境及角度考慮問題。專家又鼓勵他多思考,在自己與別人意見不一致時該如何應對。
校方在得悉男生的情況後亦作出了配合,例如適當地鼓勵和讚賞他在數學方面的突出表現,讓他感到被認同。老師又會記錄男生溝通態度的轉變。男生看過學校的紀錄後,發現自己的努力獲得校方認同而感到高興,師生之間的緊張關係也得以緩解。
除了校方的配合,家庭的支援也很重要。父母接納了專家的建議,調整親子溝通方式。以往雙方的聊天內容主要圍繞學校生活,卻經常觸及在學校發生的不快事件,令兒子不欲多談。後來,父母嘗試多聆聽孩子的心聲,並轉移話題,將重點由學校發生的事情,轉移到父母的日常生活、時事、電視節目等較輕鬆的話題上,讓親子溝通模式得以轉變。
雖然雙重特殊學生所面對的困難比一般資優學生多,但如果家庭、學校能夠提供適切的支援與配合,將有助他們跨越難關,發揮所長。
(原載2016年6月8日《星島日報》,此處略作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