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主動傾聽(二)

親子溝通:主動傾聽(二)

2019年12月20日
小學 幼稚園 專家教路

林俊彬博士
林俊彬博士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合總監 香港教育大學 N/A

情緒反映的重點是,是將孩子的情緒和這些情緒的由來說出來。情緒反映越準確越好,你的孩子說他不高興,究竟他是失望、擔心、內疚、疲累、孤單還是生氣?人的基本情緒包括喜、怒、哀、驚。但在這四大情緒類別之下,還有一些較細緻的情緒:

 

喜悅情緒:滿足、感恩、歡樂、興奮

憤怒情緒: 受評擊、不公平、憎恨、受冒犯

哀傷情緒:失望、內疚、孤單、疲累

恐懼情緒:緊張、煩躁不安、驚慌、擔憂

 

研究顯示,幫助孩子理解不同的情緒,對孩子的社交和自控能力都有正面的影響(Jones, Brown, Hoglund, & Aber, 2010)﹗

 

情緒反映除了可以表達對孩子的同理心,更有澄清的功用:

 

孩子:「小明不能來我的生日會,我很不高興﹗」

媽媽:「小明是你的最好朋友,他不能來你是否感到失望?」
(猜想孩子感到哀傷)(澄清,而不是引導)

孩子:「他答應了我會來,現在又不來﹗」

媽媽:「你覺得他說話不算數,是否感到有點生氣?但是,他可能….」
(發現孩子其實感到憤怒)(不應引導及強化負面反應,應該提議正面反應)

孩子:「是呀﹗小明沒口齒﹗他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情緒反映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孩子的看法,實在是溝通的一大要門﹗

親子溝通:主動傾聽(二)

文獻出處 :

Jones, S. M., Brown, J. L., Hoglund, W. L., & Aber, J. L. (2010). A schoo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n integrated social–emotional learning and literacy intervention: Impacts after 1 school year.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78, 829-842.
專題 : 溝通 親子關係 

相關項目

學校級別
資源分類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