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主動傾聽(一)

親子溝通:主動傾聽(一)

2019年12月13日
小學 幼稚園 專家教路

林俊彬博士
林俊彬博士 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合總監 香港教育大學 N/A

家長和孩子溝通時察覺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可以怎樣處理?大家先看看以下幾個情景:

 

情景一:孩子:「小明不能來我的生日會,我很不高興﹗」媽媽:「不要緊﹗還有很多其他小朋友會來呢﹗」

情景二:孩子:「我很害怕明天口頭報告會出醜…」爸爸:「沒有什麼好害怕的﹗每個同學都是這樣報告不是嗎?」

情景三:孩子:「弟弟動手打我﹗」媽媽:「你是哥哥,要讓弟弟,不可以生弟弟氣﹗」

 

每一個人都有開心、生氣、傷心和害怕的時候。可是家長面對孩子的負面情緒時,很容易會作出以上三個情景所述的反應。大家細心留意,這些反應的共通之處,都是暗示孩子:「你不應該有這種情緒﹗」。長久下去,孩子覺得感到負面情緒是不對的,在感到負面情緒時不再找家長傾訴,兩者都是家長不想見到的。事實上,心理學研究顯示,家長經常阻止孩子表達負面情緒,孩子的情緒和自控能力反而較差(Eisenberg et al., 1999)。

 

家長希望孩子盡快由負面情緒中走出來是人之常情,但讓孩子表達和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同樣重要﹗在安慰孩子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之前,家長不妨先反映孩子的情緒:

 

情景一:媽媽:「小明是你的最好朋友,他不能來你難免會覺得很失望?」

情景二:爸爸:「全班同學都望著你一個人作口頭報告,難免會覺得緊張,擔心說錯話。」

情景三:媽媽:「無緣無故給弟弟打了一下,我明白你會覺得很無辜﹗」

親子溝通:主動傾聽(一)

文獻出處 :

 

Eisenberg, N., Fabes, R. A., Shepard, S. A., Guthrie, I. K., Murphy, B. C., & Reiser, M. (1999). Parental reactions to children's negative emotions: Longitudinal relations to quality of children's social functioning. Child Development, 70, 513-534.

 

專題 : 情緒管理 溝通 社交關係 

相關項目

學校級別
資源分類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