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模式

2020年02月14日
中學 小學 專家教路

程衞強先生
程衞強先生 註冊心理學家(香港心理學會) 特許心理學家(英國心理學會) N/A

很多時候,孩子跟父母都有著不同的意願:孩子想多吃一杯雪糕,父母卻擔心孩子會生病;孩子想在公園多玩一會,父母卻要趕時間回家弄飯!當父母需要堅定執行計劃時,孩子卻駛出一招一哭二鬧三滾地,令父母變得尷尬非常,無奈就範。究竟,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孩子願意商量、聆聽,至少,不以脾氣表達呢?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EARS的方法。EARS分別代表Empathy(同理心)、Assertive(堅定溝通)、Respect(尊重)、及Solution Focus(解決導向)。父母遇到孩子負面情緒時,就可以使用EARS了。這個溝通方法,由幼兒到青少年也用。個身教,以讓孩子漸漸學會良好的溝通巧,亦可促進親子關係

 

同理心(E)是指透過說出孩子的情緒及希望,讓孩子感到父明白並接他的感受,例如:「我知道想繼續在公園裡玩耍,很不捨得離開」或「爸爸知道很想跟朋友一起參加聖誕派對」等等。使用同理心的回應不但能令子女感被明白通,更能學習如何表達自己想法及感受。

 

堅定溝通(A是指家長就事件說出自己的想法,例如:「這幾天有點咳嗽,我擔心你再吃雪糕就會生病!」或「爸爸媽媽擔心你太夜回家,一個小女孩會有危險呢!」在這個部份,父母可以用「我」做主語,堅定地表示自己的想法或擔心,讓孩子知道底線。

 

尊重(R)表示整個溝通需要在互相尊重的環境裡進行,語氣、態度也需要注意,語氣要溫婉,不以強權的態度脅迫孩子認同,但保持互相尊重。當然,也需要因應孩子的年齡調節,例如面對青春期的子女時,相互的關係就應如朋友一樣。

 

解決導向(S)意思是因應孩子的理解及表達能力,父母與孩子一同討論解決方案。如果孩子年紀還少,父母可以先定解決方案,然後向孩子講解,並可在合適的情下給予孩子選擇,例如:「媽媽下星期到超級市場再買雪糕給吃,你要朱古力味道還是芒果味道呢?」

 

當然,如果孩子的理解及表達能力已達到一定水平,父母也可以以問題的方式提出,讓孩子想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例如:「不如我們一起想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方案吧?」,再給予意見

 

如果父母能夠持續地以這個方法處理分歧及進行溝通,久而久之,孩子不單能學會以理性方法跟父母表達,更能學會有效題的方法呢!

專題 : 溝通 親子關係 

相關項目

學校級別
資源分類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