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三步曲
孩子都會期望獲得家長的讚賞。表達讚賞是一門藝術,當中包括三項備忘,第一是具體地說出稱讚孩子的原因;第二步是流露真情,坦誠說出你感受;第三步是展望,即鼓勵孩子繼續為未來的夢想而努力,令子女更有信心追求未來的目標。
例如︰「恩恩,我好欣賞你,因為你今天好主動替同學拾回跌了的鉛筆(具體),見你有進步,媽媽感到好開心呀(流露真情),希望你愈來愈進步,繼續樂於助人(展望)!」另一例子︰「小明你耐心地繪圖,你做得好好呀(具體),爸爸感到好開心(流露真情),希望你繼續努力和專注發展你的潛能 (展望)!」若家長能以正面的角度與子女相處,子女亦將漸漸建立對人、對事欣賞的心。
正面陳述有助建立互信
不少家長會向孩子說︰「你唔好咁唔合作。」、「你唔好做得咁慢啦,繼續這樣你怎能準時完成工作﹖」、「你今日有冇被老師罰 ﹖」可能家長會發覺這些的用語有著共通點,就是用了負面的陳述。家長不妨可將內容轉化為「希望你可以一同合作做好件事啦!」、「媽媽相信你可以有能力做而且做得快啲架,媽媽陪你一起做!」、「今日有什麼開心的事﹖」,這樣的表達方式令對方感受到較大親和力,增強親子間的互信。
真誠反映感受
家長不妨將觀察到有關子女的情緒反應,用真誠的言詞向子女反映,讓子女明白家長在關心他們的喜、怒、哀、樂。這種表達是出於關懷和支持,純粹將所見的感受反映出來,而不帶批判性。
例如︰「謙謙,你今天看似特別的沉默,似乎心情不太好,告訴媽媽為什麼不開心。」、「阿怡,今天見你放學後特別的雀躍,似乎很開心啊!」、「儀,你今天比賽快開始,剛才見你似乎有點緊張,平時你喜歡吃甜品,今天見你不太感興趣,看似有點壓力啊!」
反映感受亦可促進家長主動打開親子溝通話題,嘗試設身處地感受子女的狀態,從而讓子女產生同感後,逐步向父母表達更多內心感受。
表達同理心
表達同理心時,某程度和上述反映感受,有相類似之處,有時亦分享自己內心,但多點表達出同行和嘗試,例如︰「如果媽媽和你一樣遇到此情況,相信也會同樣地感到害怕!」、「爸爸此刻在你身邊,嘗試感受你當時被責罵和不被認同的那份無助,如果爸爸和你一樣遇到此事,也會感到不開心!」。
同理心的表達有助親子間打開心窗、拉近距離,並促進子女抒發感受,建立愛的連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