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深情對話篇

2020年08月07日
中學 專家教路

關文菁女士
關文菁女士 學校社工 香港青少年服務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 N/A

成長,父母總希望能在他們身旁,陪伴他們一同渡過,在重要時刻去扶他們一把。良好的親子關係父母能陪伴女經歷生命中的大事,以及陪伴他們一起渡過難關面對公開試期間,父母當然希望協助子女計劃將來,與他們共同面對各項挑戰,父母可選擇在一個舒適的環境及氣氛,用溫和、關心的語氣及態度去了解子的想法若子告訴你,他希望成為設計師,父母可欣賞子女的想法,然後了解他為何想成為設計師,再討論實行步驟如進修途徑成績要求將來出路等,不要一下子便說子的成績差,不可能成為設計師,或不停批評子沒設計天份成為設計師簡直是天方夜譚等,以免打擊他們,令子女不願意與父母傾下去!

此時,父母深情對裡需覺察自態度技巧,以下是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溝通的態度

  1. 尊重子的看法,不輕易作批評

    在一個被尊重的環境中長大,才會學懂尊重別人。相反,若他每次表達意見都被揶揄或不被尊重,他便會變得退縮,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若子的意見有錯,父母可引導他們反思,免批評他們。另外,當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家長可以去了、聆和明白,習包容及接納子女的想法。

  2. 從子的思考角度出發,進入他們的世界,明白說話背後的意義

    父母可嘗試從的角度看問題,一些成年人認為很瑣碎的事情,對子女可能是十分重要的,例如他告訴你,他與好友鬧了而不高興,父母可能會覺得很小事,明天便會和好如初,不必這麼緊張,但如果家長能站在子的角度看,感受他們遇到的困難與好友鬧後的孤獨感,與他們分憂等,便能讓覺得被重視,樂意和父母分享感受。若父母不能與子分享生活小事,不要期望子與你們分享他們生命中的大事。

  3. 營造良好的溝通氣氛、保持穩定的情緒良好的溝通取決於良好的氣氛和雙方的情緒。青少年期的子女情緒容易波動,因此父母更加要留意自己的情緒,即使生氣也不要大罵子女,這樣只會令雙方關係緊張,影響溝通。

  4. 需要有清晰的規則及界限,並要貫徹執行

       的生活需要有清晰的規則及合理的界限,而不是無條件的遷就。有明確界線可以有效建構安全的關係。當父母設下合理的限制後,便要跟進執行。子也能從規則及界限中,學習自我控制,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上責任。

  5. 多欣賞及鼓勵

人也希望被別人欣賞和讚美,適當的讚賞是努力的原動力,父母可以多留意直接和具讚賞子的努力和行為,例如讚賞子今天準時回家,學懂守時美德,而讚賞不一定需要用物質來表示,一個擁抱或一句說話也可以推動繼續努力。


溝通的技巧

  1. 說話要精簡

    與子說話時,要先吸引他們注意力,說話要精簡,不要愈說愈多愈說愈長,否則覺得父母囉唆,不到說話內容的重點。例如「媽知道你有自的意見但亦須考幾方的情況,一是......二是......」簡而精地表達你想提醒子的地

  2. 內容要具體

    說話內容要具體,只說現在的事,不要長篇大論提往事。

  3. 眼神要關心

    與子說話時,父母要用關心的眼神注視他們,亦要留心他們的情緒及行為,以便提供適切的協助。

  4. 聆聽要耐心

    有些父母很留意的一舉一動,令子女以為父母甚麼也知道,不用談了。家長可以預留時間聽聽子女的心聲,若當時很忙便再找個合適時間傾談吧!

  5. 語調要和善

    多用溫柔的語氣,少用責備的方式說話,才能建好的溝通氣氛,這讓感到與父母傾談是一件開心舒服之事,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

  6. 靜觀減壓

有時看見子女成未如理想因為緊張很容易便激起憤和恐的本能反應,從而說出一些傷害子的說話。因此,父母可用靜觀練幫助舒緩壓力,靜心呼吸,靜觀當下,學習接納當下的狀況,透過覺察身體變化,認同當下感受,從而慢慢放鬆自己身體和情緒,明白即使責罵子女也不能讓他成績即時變好,並相信子女已經盡力。這樣可讓家長懂得照顧自己,平衡身心之餘更有效地加強親子關係


專題 : 溝通 父母角色 親子關係 

相關項目

學校級別
資源分類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