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試過到公園,看到的景象是小朋友獨自玩耍,家長就坐在一旁自顧看電話,形成「一動一靜」的畫面?
有沒有聽過有些家長經常怪責小朋友留在家中只顧看電視,而不願到外面遊玩做運動,與此同時家長本身亦鮮有時間參與運動,甚或放假只想留在家中睡覺?
有沒有家長發覺自己很難跟孩子培養共同興趣? 彼此在家中除了談論功課學習之外便沒有其他話題,親子間關係較疏離?
近來有機構報告指出兒童快樂程度與運動時間有明顯的關係1,即是兒童運動愈多,快樂指數愈高,當中以每周運動6至9小時的兒童快樂程度較高,但同時調查指只有四成父母會間中與子女一起運動。澳洲的研究亦指出2,家長自身的運動習慣與子女參與運動以及心肺功能有正面的影響。因此,若要鼓勵子女多做運動,藉此增強體質、自信、快樂程度以及學習表現等,父母本身首要先走出第一步,多做運動。
相信不少父母都知道運動的益處,亦想培養子女有恆常的運動習慣。最有效鼓勵子女做運動的方式,莫過於與子女一起進行家庭運動。培養家庭運動習慣最好的黃金時期是在子女幼小時,因為這時期子女是很簡單很易滿足的,特別是父母的陪伴已可令幼兒欣喜萬分、加上正值對世界充滿好奇、大腦及身體亦透過活動建立良好發展基礎的時期、亦是兒童願意接受父母推動學習的良好時機,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這好機會!
家長讀者或許會問:應該做甚麼運動最有效? 做多久? 自問自己運動不精,可以嘛? 其實最基本要做的是先由自己參與運動開始。需知道平常工作再忙碌並不等於做了運動。筆者鼓勵家長選擇自己容易接受並能持之以恆的運動開始,例如球類活動、遠足、踏單車、跑步、游水等,以上運動都適合做親子運動,重點是父母要與子女一齊參與。要做到親子都能一起參與、並且從中增加親子關係,須留意以下幾項要點:
讀者可嘗試於今天開始,計劃一下全家都能進行的運動及訂定每週一個日子進行。或至少與年幼子女到公園時,放下智能手機,與子女一起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如「捉迷藏、「尋寶」、「紅綠燈」等,已經可以親子一起樂透半天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