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建立親子關係 – 從家庭運動開始

2020年03月13日
幼稚園 專家教路

楊志強先生
楊志強先生 物理治療師 救世軍天鑰家庭及兒童發展中心 N/A

有沒有試過到公園,看到的景象是小朋友獨自玩耍,家長就坐在一旁自顧看電話,形成「一動一靜」的畫面?

 

有沒有聽過有些家長經常怪責小朋友留家中只顧看電視,而不願到外面遊玩做運動,與此同時家長本身亦鮮有時間參與運動,甚或放假只想留家中睡覺?

 

有沒有家長發覺自己很難跟孩子培養共同興趣? 彼此在家中除了談論功課學習之外便沒有其他話題,親子間關係較疏離?

 

近來有機構報告指出兒童快樂程度與運動時間有明顯的關係1,即是兒童運動愈多,快樂指數愈高,當中以每周運動69小時的兒童快樂程度較高,但同時調查指只有四成父母會間中與子女一起運動。澳洲的研究亦指出2,家長自身的運動習慣與子女參與運動以及心肺功能有正面的影響。因此,若要鼓勵子女多做運動,藉此增強體質、自信、快樂程度以及學習表現等,父母本身首要先走出第一步,多做運動。

 

相信不少父母都知道運動的益處,亦想培養子女有恆常的運動習慣。最有效鼓勵子女做運動的方式,莫過於與子女一起進行家庭運動。培養家庭運動習慣最好的黃金時期是在子女幼小時,因為這時期子女是很簡單很易滿足的,特別是父母的陪伴已可令幼兒欣喜萬分、加上正值對世界充滿好奇、大腦及身體亦透過活動建立良好發展基礎的時期、亦是兒童願意接受父母推動學習的良好時機,所以千萬不要錯過這好機會!

 

家長讀者或許會問:應該做甚麼運動最有效? 做多久? 自問自己運動不精,可以嘛? 其實最基本要做的是先由自己參與運動開始。需知道平常工作再忙碌並不等於做了運動。筆者鼓勵家長選擇自己容易接受並能持之以恆的運動開始,例如球類活動、遠足、踏單車、跑步、游水等,以上運動都適合做親子運動,重點是父母要與子女一齊參與。要做到親子都能一起參與、並且從中增加親子關係,須留意以下幾項要點:

  1. 讓他們明白運動的重點是要樂在其中。快樂可以來自一起參與、可以來自一起完成目標、可以來自家長加入的遊戲元素:例如跑步中留意街燈數目、扮演動物以馬步或跳步完成一段距離。此外,亦可每週嘗試或加插不同活動,令運動不致太單調。
  2. 剛開始時,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可以安排孩子們每天運動三至四次,每次時間不宜太長(如十五分鐘)。休息時利用機會談談天、灌輸正確運動觀念、瞭解子女心聲,不是很好的親子溝通機會?
  3. 運動過程須留意子女的反應,除了可觀察運動對子女會否過量(如氣喘、表現辛苦)之外,多留意子女做得好的地方,藉著讚賞加以肯定鼓勵,令子女愛上運動,以便將來可以建立良好運動習慣。
  4. 安排適當時間進行,不一定要在學習後才進行。研究顯示運動後更能令人專注。亦可讓子女慢慢決定運動時間及活動,除了提升自主能力,亦能從中訓練子女安排作息運動時間,對提升子女的執行能力亦有幫助。

 

讀者可嘗試於今天開始,計劃一下全家都能進行的運動及訂定每週一個日子進行。或至少與年幼子女到公園時,放下智能手機,與子女一起進行一些簡單的活動,如「捉迷藏、「尋寶」、「紅綠燈」等,已經可以親子一起樂透半天了!

 

參考資料

  1. 香港小童群益會 (2018)「香港兒童快樂調查2018
  2. Cleland, V., Venn, A., Fryer, J., Dwyer, T., Blizzard, L. (2005). Parental exercise is associated with Australian children'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participation and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2:1-15.
專題 : 健康 快樂孩子 溝通 親子關係 

相關項目

學校級別
資源分類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