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仔放榜啦,我可以點樣做?

2020年07月24日
中學 專家教路 行行出狀元

林浩麟
林浩麟 職志輔導計劃 - 單位主任 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 N/A

首先要代表DSE考生感謝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家長,你的主動了解正是協助他們渡過這段重要的第一步。筆者希望憑著服務青少年的經驗,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些觀察和心得。

 

支援從了解入手

如何在放榜時,給予子女適切的支援?我們可先了解子女準備文憑試這一年有著怎樣的經驗。在高中生涯的不同經驗中,學生均已意識到文憑試響前路的劃。而今屆考生經歷著不平凡的一年,很多原定計劃及想法都會受到影響例如學校停課改變了學習模式,文憑試因疫情而期,均影響考生的溫習計劃。如果考生已計劃到海外升學,便應留心收生及入境的最新安排。考生忙著應考,同時要顧變化,這些自身經驗會不自覺地影響當下的情緒,相信家長亦感受到子女的緊張。

 

對考生來說,文憑試放榜是一個壓力點,壓力點潛藏著對未來懷疑、不確定的不安感,難以一時解。我深信作為父母,必定想從中支援,與子女一同面對和梳理心裏的不安和壓力。以下有一些心法和手法供大家參考。

 

明白子女的壓力及情緒

如上文所述,面對放榜感到壓力是屬於正常,子女可能會出現失眠、沒胃口、頭痛、沒精打彩等生理反應,表現出來會顯得迷惘、焦慮、煩躁不安、易發脾氣。他們會選擇一些方法(如聽歌、上網、打機等)來消解煩悶情緒;若父母能體諒子女的情緒反應,相信可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及衝突。

 

積極面對得失,規劃出路

結果既定,不管得失,生活總要繼續向前。父母可以採取積極正面的態度,陪同子女思考「上、中、下」方案,制定「最好準備、最壞打算」的計劃,以免到時手足無措。這有助子女於放榜後儘快面對現實,讓他們在升學、轉校、重讀、就業等劃中,採取較為有利的行動。

 

開放態度,溝通期望

「讀書唔成就冇用」、「一定要入大學」是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念,但隨著近年經濟發展及社會轉變,中學畢業生可獲得不少培訓資源,亦有更多更廣的出路,推動年青人發揮自己的能。父母應放下主觀的願望,以免將自己的理想目標加諸於子女身上,影響彼此關係。面對放榜,除了與子女談成績,也可聆聽他們的興趣、志向等想法,另一方面參考各種升學、培訓或就業概況資料,讓子女選擇適合個人發展的理想道路。

 

正面肯定子女的努力

曾經在一次模擬放榜活動中,有一位家長問:「個仔拎住模擬成績單,情緒低落,我可以怎樣做?」筆者觀察到在場有很多家長同樣有以下疑問:子女的成績未如想,我還可以怎樣稱讚他呢?到底應該做些什麼去安慰子女?或者該說怎樣鼓勵說話?在那次模擬放榜的分享環節中,有同學說,父母的一個擁抱及簡單的一句體諒說話,就已經是最好的支持。有時我們會著重眼前的結果,而忽略子女背後的付出。有些考生情緒低落,有機會是覺得自己未盡努力,辜負了父母的期望。因此,父母可以正面肯定子女的努力,讓他們知道無論成績如何,都不會改變對他們的愛。

 

學習獨立,承擔責任

只要父母事前與子女有良好的溝通,清楚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懷及支持,勵子女在學校內、外不同渠道搜集足夠資料,制定周詳的應變計劃及帶備充足的隨身文件物資過程中讓他們學習承擔責任及建立能力感到了放榜當天,大可安心讓子女自行按早已部署的方案來應對與子女一起迎接放榜有很多方法,我們未必能與他一起感受收到成績單的一刻,但可以透過手提電話給予關心及情緒支援,你亦可以嘗試為子女準備喜歡的食物,有時候非言語的支持方法,會令人更感窩心。

 

 

希望以上心法及手法能協助各位父母在情緒上支援子女。中學文憑考試標誌著學生人生經歷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相信不少考生為此籌備已久,對未來有想法,父母能從旁支持,給予肯定,精神上援是寶貴而強大的後盾。

專題 : DSE 行行出狀元 

相關項目

學校級別
資源分類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