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孩子開學已有一段時間了,在你們的心中,其中一些最想知道的事,是不是孩子已習慣學校的生活嗎?他們與老師和朋友的相處好嗎?他們過得快樂嗎?
或許你們都會問孩子,希望透過他們的答案了解他們的校園生活。然而,年紀較小的孩子,有時或許未能清楚地回答你們的問題,甚至會提供錯誤的資料。那麼,他們要到多大才可以準確和有條理地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我們又可以怎樣協助他們?
孩子在三歲以前,對語言的理解大多見於即時的情景上。他們對即時情景以外的提問的掌握不多,因此較難跟你們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即使他們回答你們的提問,他們的資料有時也不大準確。這是因為他們對事件的先後次序仍未有足夠的概念。其實,你們可多嘗試先多方搜集資料,包括詢問老師關於孩子在學校發生的情況,或與其他家長多交流。當你們對孩子在學校發生的事情有初步的理解後,可以再問他們一些封閉式問題 (closed-end questions),如「你今天在學校有沒有唱歌?」,這相比「你今天在學校做了甚麼?」會更容易回答。待孩子回應後,你們再提問相關的問題,問題也以簡單直接為主。又或者,如果你們有一些校內情景的相片,你們可以在發問時,同時指向相片的內容,讓他們更明白你們的提問,也更容易回答你們的問題。
不過,即使年幼的孩子未能準確地與你們分享校園生活,你們細心及有耐性地聆聽孩子的說話,也是孩子願意與父母分享的基礎。當他們在四至五歲之後,他們敍述事件的能力會逐漸成熟,就能更準確和有效地跟你們分享在學校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