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案解讀1 你打我我打人
每次孩子做了不當的行為,例如塗鴉牆壁,父母便會大聲罵他,甚至打他,孩子便會模仿父母。孩子以為「做錯事便要用打罵來阻止。」於是當孩子在公園玩時,有孩子未有排隊等候,他或會責罵甚至動手打那個孩子。
孩子從日常生活中觀察父母的表現,然後日後遇到相同的情況時,便會模仿當時父母的行為。若父母的自覺能力比較弱,不知道孩子從自己身上學來這行為啊!
個案解讀2 以指罵去解決問題
孩子陪同父母坐地鐵,父母不小心被其他人撞到,於是便指罵那人,孩子看在眼裡以為「指罵人是可以的。於是孩子回到學校後,當同學不願和他玩時,孩子便會指罵同學。
以身作則成模範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對象,父母的行為怎樣,孩子便會模仿。尤其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其實都非常留意父母處理事情的手法及表現。倘若父母日常和他人都以禮相待,如讓座、打招呼、說謝謝、講再見,孩子看在眼裡,便會跟著父母做同樣的事呢。
同樣,倘若父母經常尊重和包容他人,孩子亦會尊重和包容他人啊!所以父母要孩子有良好品德,便要多留意自己的行為,讓孩子有一個好榜樣去學習。父母的以身作則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去教導孩子啊!
李Sir錦囊
責罵孩子前先自我反省
當孩子表現不好的行為,父母先考慮自己有否做了壞榜樣,若有,先更正自己,然後再教導孩子,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呀!否則,隨時被孩子一句:「你都係咁啦,我學你咋!」就KO了。
節錄自〈讓父母疲於奔命的教養陷阱〉